倉儲管理的原則
更新時間:2024-05-27
(一)效率的原則
效率是指一定的產晶產出量與一定的勞動要素投人量之比。較小的勞動要素投入和較高的產品產出量才能實現高效率。高效率是現代生產的基本要求,倉儲經營的目標是要實現倉儲經營活動的“快進、快出、多存儲、保管好、費用省”。“快進”指貨物運抵港口、車站或倉庫專用線時,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貨物的接運、驗收和人庫作業活動。“快出”指物資出庫時,要及時、迅速、高效率地完成各料、復核、出庫和交貨清理作業活動。“多倉儲”是在庫存合理規劃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效的倉儲面積和空間,提高單位面積的倉儲量和面積利用率。“保管好”是指按照貨物的性質和倉儲條件的要求,合理安排倉儲場所,采用多種經營方式和科學的保管方法,使其在保管期間內質量完好、數量準確。“費用省”是指在貨物輸人和輸出,以及保管的整個過程中,都要努力節省人力、物力和財力消耗,以最低的倉儲成本獲取最好的經濟效果。
(二)經濟效益的原則
廠商生產經營的目的是為了獲得最大化利潤,這是經濟學的基本假設條件,也是社會現實的反映。利潤是經濟效益的表現,即:
利潤=經營收人一經營成本一稅金
實現利潤最大化則需要做到經營收人最大化和經營成本最小化。社會主義企業經營也不排除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動機,作為參與市場經濟活動主體之一的倉儲業,也應圍繞獲得最大經濟效益的目的進行組織和經營。但也需要承擔部分社會責任,履行保護環境、維護社會安定、滿足社會不斷增長的需要等社會義務,實現生產經營的社會效益。
(三)服務的原則
倉儲活動本身就是向社會提供服務產品。服務是貫穿在倉儲中的一條主線,倉儲的定位布點、倉儲具體操作、對儲存貨物的控制等都是圍繞著服務進行的。倉儲管理就是圍繞服務定位開展的關于如何提高服務、改善服務、提高服務質量的管理,包括直接的服務管理和以服務為原則的生產管理。倉儲的服務水平與倉儲經營成本有著密切的相關性。一般是服務好,成本高,收費也高。倉儲服務管理就是要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保持)服務水平之間保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