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深圳華南城看物流業發展
更新時間:2022-05-18

深圳市委、市政府審時度勢,于2000年正式把現代物流業確定為支柱產業,完善管理體制,加強產業規劃,制定扶持政策,開展行業統計,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行業經營環境、企業創新發展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目前,全市擁有物流企業1.48萬家,供應鏈管理型企業300余家。其中,年營業額超過1億元以上的企業達40家,從事國際物流業務出口額超億美元的物流企業達17家。怡亞通供應鏈、飛馬國際物流已成功上市,還有一大批企業正在籌劃上市。2005年深圳物流業增加值465億元,2010年達926.30億元。
華南城作為一個大型的綜合商貿物流項目,其首創的集成式商貿物流服務模式,是華南城有別于其他物流企業最突出的特點。華南城將交易中心與倉儲區、信息網絡及相應配套服務設施進行統一規劃,同步建設,從而縮短了整個市場的培育期。
“一座工廠需要的東西,在這里可以一站式采購到。”華南城接待助理劉俊向我們介紹,“比如說,服裝廠在紡織市場采購了布料后需要印染,就可以到五金化工市場去;制鞋廠在皮革市場采購了材料后需要包裝,又可以直接到印刷制品包裝市場去……”
華南城將原本各地各自分散的專業批發市場,集成到深圳平湖這個小區域內?,F在,華南城聚集11個行業,包括行業上下游產業鏈,形成五大專業批發市場,能滿足制造業企業的采購需求。這種集成模式,彌補了珠三角地區采購分散、缺乏完善原料供應鏈的缺陷,將產業鏈中原材料的供應和采購活動中所需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同時提供了一個集交易、展覽展示、檢測、電子商務、信息交流、倉儲、配送、貨運以及金融結算等功能于一體的超大規模工業原材料及成品展覽交易平臺。
制造業的提升必須與服務業結合。華南城還引導產業鏈向高增加值方向發展,使華南城同步于深圳乃至華南地區的產業升級步伐。華南城以整合制造業上游供應鏈為起點,逐步向制造業下游延伸,特別是已經開盤的紡織服裝二期和皮革皮具二期更是引入了從原料到成品,從產品的研發設計到品牌策劃、質量鑒定、營銷推廣、會議展覽、人才培訓、國際貿易等高附加值的配套服務,提供的服務幾乎涵蓋了整個產業鏈,為生產服務業重塑了商業模式,成為一個集采購、旅游、餐飲、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商貿物流城和高端生產服務業基地,一個供應鏈優化與促進產業升級的全新模式。
良好的環境,高端超前的定位規劃,便捷的服務,引來了一只只 “金鳳凰”筑巢安家。
從籌備階段開始,華南城就確定了“筑巢引鳳、放水養魚、實現共贏”的經營理念。銷售中心的小韓告訴我們:“我們這里的商鋪產權30%出售、70%出租。”這種架構是當初政府和投資方共同確定的,實際上把政府、投資者、商家三者的利益捆綁在了一起。這一承諾讓所有的經營者和投資者對華南城充滿信心。
最大限度地整合社會資源,聯合各方面力量,把華南城建成一個參與各方共同合作發展的大平臺。華南城注重同各行業協會、金融機構、中介組織、新聞媒體、研究機構及相關專家學者的合作,為國家、省、市及香港相關行業協會組織提供免費辦公條件和工作人員工資補貼;贊助各行業在華南城舉辦各類活動;以最優惠的條件引進國家級產品檢驗檢測機構、研發設計機構和財會、法律、稅務、、策劃、媒體等中介服務機構進駐,目前與華南城建立合作關系的上述各類機構已達數百家。
另外,政府部門如工商、稅務、海關等都于華南城設立辦事處,提供窗口式服務。據估計,設于華南城的工業用品,綜合各種因素,原材料可降低30%~40%成本、物流可節約7%~8%的費用。
華南城把政府支持投資物流項目的各項優惠政策全部轉讓給了進駐的商家。比如,每年安排1億多元進行全球推介,水、電費一律按工業用途標準收取,固話費用比市場價低10%等。為此,華南城在3年內投入的市場培育費就高達6億元。
華南城的運營模式得到了社會和業界的普遍認同和廣泛認可,一些國內外的知名品牌爭相進駐華南城。作為“物流航母”的華南城,在整個南中國版圖上已經占據舉足輕重的地位,蘊含強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