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極理論發展的背景條件

更新時間:2022-05-18

經濟增長極理論是20世紀40年代末50年代初西方經濟學家關于一國經濟平衡增長抑或不平衡增長大論戰的產物。

增長極理論最初由法國經濟學家佩魯提出,許多區域經濟學者將這種理論引人地理空間,用它來解釋和預測區域經濟的結構和布局。后來法國經濟學家布代維爾將增長極理論引入到區域

經濟理論中,之后美國經濟學家弗里德曼、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分別在不同程度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使區域增長極理論的發展成為了區域開發工作中的流行觀點。

佩魯認為,如果把發生支配效應的經濟空間看做力場,那么位于這個力場中推進性單元就可以描述為增長極。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產業,它不僅能迅速增長,而且能通過乘數效應推動其他部門的增長。因此,增長并非出現在所有地方,而是以不同強度首先出現在一些增長點或增長極上,這些增長點或增長極通過不同的渠道向外擴散,對整個經濟產生不同的最終影響。他借喻了磁場內部運動在磁極最強這一規律,稱經濟發展的這種區域極化為增長極。

佩魯首先提出了一個完全不同于地理空間的經濟空間。他主張經濟空間是以抽象的數字空間為基礎,經濟單位不是存在于地理上的某一區位,而是存在于產業間的數學關系中,表現為存在于經濟元素之間的經濟關系。其次,佩魯認為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技術進步與創新。創新集中于那些規模較大、增長速度較快、與其他部門的相互關聯效應較強的產業中,具有這些特征的產業佩魯稱之為推進型產業。推進型產業與被推進型產業通過經濟聯系建立起非競爭性聯合體,通過后向、前向連鎖效應帶動區域的發展,最終實現區域發展的均衡。這種推進型產業就起著增長極的作用,它對其他產業(或地區)具有推進作用。

法國的另一位經濟學家布代維爾認為,經濟空間是經濟變量在地理空間之中或之上的運用,增長極在擁有推進型產業的復合體城鎮中出現。因此,他定義:增長極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斷擴大的工業綜合體,并在影響范圍內引導經濟活動的進一步發展。布代維爾主張,通過“最有效地規劃配置增長極并通過其推進工業的機制”,來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美國經濟學家蓋爾在研究了各種增長極觀點后,指出影響發展的空間再組織過程是擴散一回流過程,如果擴散一回流過程導致的空間影響為絕對發展水平的正增長,即是擴散效應,否則是回流效應。

久久人人97超碰超碰窝欧美|99久久99久久|亚洲高清揄拍自拍色狐|jlzzjlzz亚洲乱熟|91偷拍与自偷拍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