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航空運輸發展的主要因素
更新時間:2022-05-18
從一般意義來講,航空運輸是派生需求。絕大多數旅客乘機旅行是為了到異地從事經濟、政治、旅游活動或其他目的;異地之間對物資的迫切需要,產生了對航空貨運的需求。而人流與物流的需求會受到經濟因素影響;人流與物流的選擇受其他交通方式競爭的影響,受航空科技發展的影響。因此,航空運輸涉及諸多外部和內部相關因素。
1)宏觀經濟因素影響
航空運輸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政策。航空運輸業的需求量與社會經濟增長總量緊密相關,但又不是完全同比例的, 2003~2011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和GDP增長之間的關系。
在2003~9011年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航空運輸量也快速增長,可以說,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決定了航空運輸發展的基本面。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結構調整期。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放緩,航空運輸量的增長速度也受到了相應影響。
因為航空運輸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所以對地區經濟的預測成為判斷該地區未來航空運輸需求的依據。例如,波音和空客公司都曾分別對世界各地區經濟增長進行預測,進而對航空運輸業的未來進行預測。
在對地區經濟增長預測的基礎上,空客和波音公司(2006年)對未來20年新飛機的需求進行了預測,預測報告中提出,波音估計需要座位數超過90的飛機23760架-空客估計需要類似大小的飛機21860架。兩家公司一致認為約70%需要的是單通道新飛機??湛皖A測大寬體機需求量更大,而波音認為小型及中型寬體機需求量更大??湛皖A測需要1263架非常大的飛機(747和A380),而波音預測值是970架。兩家公司預測的不同之處還有,波音預測北美市場是新機型的最大市場(主要是窄體機),而空客預測亞洲-Pacific市場在未來20年訂購飛機量最大。另外,空客預測更多的低成本承運人的發展會增加窄體機的需求。
另外,關于貨運市場,波音和空客預測未來20年貨運每年增長率可以達到6%。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貨運發展,中國都是貨運市場發展的領頭羊。美國國內貨運市場相對已經成熟,空客和波音預測年增長率分別是3.3%和3.8%。
盡管波音和空客對未來航空運輸業的預測不盡相同,但都認為在未來⒛年內中國飛機市場將保持強勁增長。波音公司則在其公布的《2005年度當前市場展望》中稱,中國未來20年航空運輸量的增長,將帶動對價值為2130億美元的2600多架新飛機的需求,中國將繼續保持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新增民用飛機市場??湛驼J為,在未來20年內中國將需要1790架100座以上的飛機,其中約200架為空客A380大飛機。
2)微觀經濟因素影響
航空運輸作為一種對政治和經濟較為敏感的運輸方式,既受總體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也受微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因為航空運輸活動的兩個方面――航空運輸企業和乘客,都屬于帶有個體性的微觀范疇,而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乘客與航空公司是需求與供給的關系,這就構成分析的基礎。具體體現在航空運價、人均收入水平、相關運輸價格、航空運輸成本、市場管理和壟斷競爭等方面。
3)政策法規影響
政策法規會影響航空運輸企業的競爭態勢、價格水平、服務質量等,如1978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給國際航空運輸業帶來了深刻變化,從中樞輻射航線系統的形成,到聯合與兼并的發展;從收益管理系統的誕生,到常旅客獎勵計劃的出臺;從計算機訂座與決策系統的不斷完善,到銷售代理成為航空公司銷售的主要渠道;從國際航空運輸中代碼共享的廣泛運用,到全球范圍的航空公司的結盟,所有這些變化與放松管制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我國航空公司的聯合重組和允許民營資本進人航空市場等改革給我們航空運輸業帶來了許多變化,將來我國民航的進一步改革,尤其是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也會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4)其他交通運輸競爭的影響
除了前面提及的在運價方面鐵路和公路等運輸方式會對航空運輸有競爭影響之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旅行距離和旅行者偏好等。
5)民航科技發展的影響
航空運輸始終是隨著航空科技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早期飛機小,舒適度低,成本高,價格昂貴,乘坐飛機的人就少;后來飛機越來越大,舒適度越來越高,單位成本越來越低,這些因素本身就會刺激和帶動更多的航空運輸消費,飛機就日益成了大眾化的交通方式。
1)宏觀經濟因素影響
航空運輸的發展主要取決于國家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政策。航空運輸業的需求量與社會經濟增長總量緊密相關,但又不是完全同比例的, 2003~2011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和GDP增長之間的關系。
在2003~9011年我國國民經濟高速發展,航空運輸量也快速增長,可以說,國民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決定了航空運輸發展的基本面。2012年以來,我國經濟進入了結構調整期。經濟發展速度相對放緩,航空運輸量的增長速度也受到了相應影響。
因為航空運輸發展與宏觀經濟發展緊密相關,所以對地區經濟的預測成為判斷該地區未來航空運輸需求的依據。例如,波音和空客公司都曾分別對世界各地區經濟增長進行預測,進而對航空運輸業的未來進行預測。
在對地區經濟增長預測的基礎上,空客和波音公司(2006年)對未來20年新飛機的需求進行了預測,預測報告中提出,波音估計需要座位數超過90的飛機23760架-空客估計需要類似大小的飛機21860架。兩家公司一致認為約70%需要的是單通道新飛機??湛皖A測大寬體機需求量更大,而波音認為小型及中型寬體機需求量更大??湛皖A測需要1263架非常大的飛機(747和A380),而波音預測值是970架。兩家公司預測的不同之處還有,波音預測北美市場是新機型的最大市場(主要是窄體機),而空客預測亞洲-Pacific市場在未來20年訂購飛機量最大。另外,空客預測更多的低成本承運人的發展會增加窄體機的需求。
另外,關于貨運市場,波音和空客預測未來20年貨運每年增長率可以達到6%。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貨運發展,中國都是貨運市場發展的領頭羊。美國國內貨運市場相對已經成熟,空客和波音預測年增長率分別是3.3%和3.8%。
盡管波音和空客對未來航空運輸業的預測不盡相同,但都認為在未來⒛年內中國飛機市場將保持強勁增長。波音公司則在其公布的《2005年度當前市場展望》中稱,中國未來20年航空運輸量的增長,將帶動對價值為2130億美元的2600多架新飛機的需求,中國將繼續保持為美國以外最大的新增民用飛機市場??湛驼J為,在未來20年內中國將需要1790架100座以上的飛機,其中約200架為空客A380大飛機。
2)微觀經濟因素影響
航空運輸作為一種對政治和經濟較為敏感的運輸方式,既受總體宏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也受微觀經濟因素的影響。因為航空運輸活動的兩個方面――航空運輸企業和乘客,都屬于帶有個體性的微觀范疇,而根據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乘客與航空公司是需求與供給的關系,這就構成分析的基礎。具體體現在航空運價、人均收入水平、相關運輸價格、航空運輸成本、市場管理和壟斷競爭等方面。
3)政策法規影響
政策法規會影響航空運輸企業的競爭態勢、價格水平、服務質量等,如1978年10月美國國會通過《航空公司放松管制法》給國際航空運輸業帶來了深刻變化,從中樞輻射航線系統的形成,到聯合與兼并的發展;從收益管理系統的誕生,到常旅客獎勵計劃的出臺;從計算機訂座與決策系統的不斷完善,到銷售代理成為航空公司銷售的主要渠道;從國際航空運輸中代碼共享的廣泛運用,到全球范圍的航空公司的結盟,所有這些變化與放松管制都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
我國航空公司的聯合重組和允許民營資本進人航空市場等改革給我們航空運輸業帶來了許多變化,將來我國民航的進一步改革,尤其是空域管理體制改革,也會對我國民航業發展產生重要影響。
4)其他交通運輸競爭的影響
除了前面提及的在運價方面鐵路和公路等運輸方式會對航空運輸有競爭影響之外,還有其他因素的影響,如旅行距離和旅行者偏好等。
5)民航科技發展的影響
航空運輸始終是隨著航空科技進步而不斷發展的,早期飛機小,舒適度低,成本高,價格昂貴,乘坐飛機的人就少;后來飛機越來越大,舒適度越來越高,單位成本越來越低,這些因素本身就會刺激和帶動更多的航空運輸消費,飛機就日益成了大眾化的交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