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物流的發展過程
更新時間:2022-05-18
物流的發展不僅與社會經濟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有關,同時也與科學技術發展的水平有關。按照時間順序,現代物流的發展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1.初級階段
20世紀初,在北美和西歐一些國家,隨著工業化進程的加快以及大批量生產和銷售的實現,人們開始意識到降低物資采購及產品銷售成本的重要性。單元化技術的發展,泉州到上海物流公司為大批量配送提供了條件,同時也為人們認識物流提供了可能。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41―1945年,美國軍事后勤活動的組織為人們對物流的認識提供了重要的實證依據,推動了戰后對物流活動的研究以及實業界對物流的重視。1946年美國正式成立了全美輸送物流協會。這一時期可以說是美國物流的萌芽和初始階段。
日本物流觀念的形成雖然比美國晚很多,但發展十分迅速。日本自1956年從美國引入物流概念以來,在對國內情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將物流稱之為“物的流通”。直至1965年,“物流”一詞正式為理論界和實業界全面接受。“物的流通”一詞包含了運輸、配送、裝卸、倉儲、包裝、流通加工和信息傳遞等各種活動。
2.快速發展階段
20世紀60年代以后,世界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茖W技術的發展,尤其是管理科學的進步,生產方式、組織規?;a的改變,大大促進了物流的發展。物流逐漸為管理學界所重視,企業界也開始注意到物流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將改進物流管理作為激發企業活力的重要手段。這一階段是物流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
在美國,由于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形成,使企業意識到顧客滿意是實現企業利潤的唯一手段,顧客服務成為經營管理的核心要素,物流在為顧客提供服務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物流,特別是配送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商品大量生產和大量銷售的年代。隨著這一時期生產技術向機械化、自動化方向發展以及銷售體制的不斷改善,物流已成為企業發展的制約因素。于是,日本政府開始在全國范圍內進行高速道路網、港口設施、流通聚集地等基礎設施的建設。這一時期是日本物流建設的大發展時期,原因在于社會各方面對物流的落后和物流對經濟發展的制約性等問題上都有了共同的認識。
3,合理化階段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初,物流管理的內容從企業內部延伸到企業外部,物流管理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對物流的戰略研究上。企業開始超越現有的組織機構界限而注重外部關系,將供貨商(提供成品或運輸服務等)、分銷商以及用戶等納人管理的范圍,利用物流管理建立和發展與供貨廠商及用戶的穩定的、良好的、雙嬴的、互助合作的伙伴式關系,形成了一種聯合影響力量,以贏得競爭的優勢。物流管理已經意味著企業應用先進的技術,站在更高的層次上管理這些關系。電子數據交換(準時制生產、配送計劃和其他物流技術的不斷涌現以及應用與發展,為物流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這一時期,歐洲的制造業已采用準時生產模式(JIT),產品跟蹤采用條形碼掃描。第三方物流于這工時期開始在歐洲興起。
在這一階段,日本經濟發展迅速,并進人了以消費為主導的時代。雖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業利潤并沒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經營成本,特別是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經營戰略中的重要特征。這一時期也稱為物流合理化時代。
4,信息化、智能化、網絡化階段
20世紀90年代以來,泉州到北京物流公司隨著新經濟和現代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現代物流的內容仍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信息技術的進步,使人們更加認識到物流體系的重要性,現代物流的發展被提到了重要日程上來。同時,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也為物流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使物流向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發展。目前,基于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電子物流正在興起,以滿足客戶越來越苛刻的物流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