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應鏈管理概述
更新時間:2022-05-18
1.供應鏈,即生產與流通過程中涉及將產品或服務提供給最終用戶活動的上游與下游企業所形成的網鏈結構
2.供應鏈的特征: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節點企業和節點企業之間是一種需求與供應關系。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復雜性。因為供應鏈節點企業組成的跨度(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復雜;
?。?)動態性。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面向用戶需求。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并且泉州到沈陽物流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B艮務流、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交叉性。節點企業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管理的難度。
3.供應鏈管理: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是這樣定義的:“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4.供應鏈管理的形成與發展經歷的四階段:
第一階段:供應鏈管理的萌芽階段。第一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60到70年代。
第二階段:供應鏈管理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初。
第三階段:供應鏈管理的形成階段。第三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末。
第四階段: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和發展階段。21世紀初將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第四階段。
5.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
6.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
?。?)供應鏈網絡結構設計(即供應鏈物理布局的設計)具體包括:供應鏈伙伴選擇、物流系統設計。
?。?)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具體又分為:①各節點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②外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供應鏈核心主導企業的客戶訂單完成管理流程與其原材料供應商、產成品銷售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物流外包商)等合作伙伴管理流程之間的無縫對接;③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市場需求預測信息、庫存信息、銷售信息、新品研發信息、銷售計劃與生產計劃信息等的交互共享,以及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的協同預測、計劃與補給的庫存管理技術等。
?。?)供應鏈管理機制的建設:合作協商機制、信用機制、績效評價與利益分配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監督預警與風險防范機制。
7.各節點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主要包括的核心作業流程的設計與重組(1)客戶需求管理流程,如市場需求預測、營銷計劃管理、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訂單完成管理流程,如生產計劃與生產作業管理、新品研發計劃管理、物料采購計劃管理、品質管理、運輸與配送計劃與作業管理、資金管理;
?。?)客戶服務管理流程,如產品售前、售中、售后管理;客戶退貨管理
8.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特征:
?。?)泉州到呼和浩特物流認為“橫向一體化”的管理思想。強調每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當今人們談論的共同話題。為此,要清楚地辨別本企業的核心業務,然后就狠抓核心資源,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非核心業務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給業務伙伴,和業務伙伴結成戰略聯盟關系。
?。?)供應鏈企業間形成的是一種合作性競爭。合作性競爭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
?、龠^去的競爭對手相互結盟,共同開發新技術,成果共享;
?、趯⑦^去由本企業生產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給供應商,雙方合作共同參與競爭。這實際上也是體現出核心競爭力的互補效應。
?。?)以顧客滿意度作為目標的服務化管理。對下游企業來講,供應鏈上游企業的功能不是簡單地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務。
?。?)供應鏈追求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工作流和組織流的集成。這幾個流在企業日常經營中都會發生,但過去是間歇性或者間斷性的,因而影響企業間的協調,最終導致整體競爭力下降。供應鏈管理則強凋這幾個流必須集成起來,只有跨企業流程實現集成化,才能實現供應鏈企業協調運作的目標。
?。?)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目標管理。
?。?)更加關注物流企業的參與。
推薦物流空間:https://user.qzone.qq.com/794777740
2.供應鏈的特征:從供應鏈的結構模型可以看出,供應鏈是一個網鏈結構,節點企業和節點企業之間是一種需求與供應關系。供應鏈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復雜性。因為供應鏈節點企業組成的跨度(層次)不同,供應鏈往往由多個、多類型甚至多國企業構成,所以供應鏈結構模式比一般單個企業的結構模式更為復雜;
?。?)動態性。供應鏈管理因企業戰略和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需要,其中節點企業需要動態地更新,這就使得供應鏈具有明顯的動態性;
?。?)面向用戶需求。供應鏈的形成、存在、重構,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場需求而發生,并且泉州到沈陽物流在供應鏈的運作過程中,用戶的需求拉動是供應鏈中信息流、產品/B艮務流、資金流運作的驅動源;
?。?)交叉性。節點企業可以是這個供應鏈的成員,同時又是另一個供應鏈的成員,眾多的供應鏈形成交叉結構,增加了協調管理的難度。
3.供應鏈管理:我國國家標準《物流術語》是這樣定義的:“供應鏈管理,即利用計算機網絡技術全面規劃供應鏈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等,并進行計劃、組織、協調與控制。”
4.供應鏈管理的形成與發展經歷的四階段:
第一階段:供應鏈管理的萌芽階段。第一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60到70年代。
第二階段:供應鏈管理的初級階段。第二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80年代初到20世紀90年代初。
第三階段:供應鏈管理的形成階段。第三階段大致是從20世紀90年代初到20世紀末。
第四階段:供應鏈管理的成熟和發展階段。21世紀初將是供應鏈管理發展的第四階段。
5.供應鏈管理主要涉及四個主要領域:供應(Supply)、生產計劃(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應鏈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為依托,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主要指制造過程)滿足需求來實施的
6.供應鏈管理的主要內容:
?。?)供應鏈網絡結構設計(即供應鏈物理布局的設計)具體包括:供應鏈伙伴選擇、物流系統設計。
?。?)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具體又分為:①各節點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②外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供應鏈核心主導企業的客戶訂單完成管理流程與其原材料供應商、產成品銷售商、物流服務提供商(物流外包商)等合作伙伴管理流程之間的無縫對接;③供應鏈交互信息管理:市場需求預測信息、庫存信息、銷售信息、新品研發信息、銷售計劃與生產計劃信息等的交互共享,以及供應鏈各節點企業間的協同預測、計劃與補給的庫存管理技術等。
?。?)供應鏈管理機制的建設:合作協商機制、信用機制、績效評價與利益分配機制、激勵與約束機制、監督預警與風險防范機制。
7.各節點企業內部集成化供應鏈管理流程設計與重組主要包括的核心作業流程的設計與重組(1)客戶需求管理流程,如市場需求預測、營銷計劃管理、客戶關系管理;
?。?)客戶訂單完成管理流程,如生產計劃與生產作業管理、新品研發計劃管理、物料采購計劃管理、品質管理、運輸與配送計劃與作業管理、資金管理;
?。?)客戶服務管理流程,如產品售前、售中、售后管理;客戶退貨管理
8.供應鏈管理的基本特征:
?。?)泉州到呼和浩特物流認為“橫向一體化”的管理思想。強調每個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也是當今人們談論的共同話題。為此,要清楚地辨別本企業的核心業務,然后就狠抓核心資源,以提高核心競爭力。
?。?)非核心業務都采取外包的方式分散給業務伙伴,和業務伙伴結成戰略聯盟關系。
?。?)供應鏈企業間形成的是一種合作性競爭。合作性競爭可以從兩個層面理解:
?、龠^去的競爭對手相互結盟,共同開發新技術,成果共享;
?、趯⑦^去由本企業生產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給供應商,雙方合作共同參與競爭。這實際上也是體現出核心競爭力的互補效應。
?。?)以顧客滿意度作為目標的服務化管理。對下游企業來講,供應鏈上游企業的功能不是簡單地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務。
?。?)供應鏈追求物流、信息流、資金流、工作流和組織流的集成。這幾個流在企業日常經營中都會發生,但過去是間歇性或者間斷性的,因而影響企業間的協調,最終導致整體競爭力下降。供應鏈管理則強凋這幾個流必須集成起來,只有跨企業流程實現集成化,才能實現供應鏈企業協調運作的目標。
?。?)借助信息技術實現目標管理。
?。?)更加關注物流企業的參與。
推薦物流空間:https://user.qzone.qq.com/794777740